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著某個無解的題,應該是無解的吧!
到底...拍攝出來的影劇,該不該忠於原著呢?
首先,一頁文字恐怕不是一幕戲就能表現完全,何況一本書得要多少時長才能演完,既然時間、成本皆有限,完整的忠於原著絕對不可能。
高中時,在圖書館找到《鳥籠》這本書,Robert Rodi(羅伯羅迪)著作,篇幅不多,幽默詼諧,讓我笑個沒停,只想一口氣看到最後,後來找到翻拍的電影,原本抱著很大的期待專注看著,誰知道我竟然看睡了,還是Robin McLaurin Williams(羅賓威廉斯)主演的,誰相信啊!
原因可能就出在「忠於原著」上頭,好笑的我都在看書時笑過了,電影裡頭沒有「特別」的花樣,可能就沒那麼好笑了。
所以後來我看《哈利波特》,便決心把他們當作兩個不相干的作品來看,失落感便少了許多。
《暮光之城》則是先看電影才看書,覺得電影拍得太慢,而我太想知道結局是什麼,便去找了原著來看,果然原著精彩多了,於是後來幾集電影便提不起我太多的興致了,究竟有沒有看,我都不記得了,但書必是全部看完了,大快朵頤。
前些時候,我把《慶餘年》第一季和第二季看完之後,發現第三季可能得兩年後才能看到,便又心癢癢的想快些知道結局,於是找了原著看,竟然發現驚喜,網劇的慶餘年把原著整個大改欸!我不必自己把他們當作不相干了,他們的確很不一樣。
但有一點是一樣的,一樣的有趣!看著、看著...我竟想揪出他們的不同處,書裡的哪裡和哪裡在劇中如何變形了,甚至連大主角范閑的性格都不太一樣,這編劇是在重塑作品吧!一樣也不一樣,太有意思了。
第一回把原著看著看著,更期待網劇的後續了,真心期待第三季上映啊!
我喜歡看書,因為書的文字裡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任由著四處漫步、十方翱翔,翻拍成影劇必定會有許多阻礙,忠於原著既然艱難,不妨另闢蹊徑,只要觀眾們接受,怎樣都好。
而《悲情城市》雖是先有電影才有書,但還是沒有完全一樣,無論是電影,還是書,都是很好的作品,都能掀起感動,如果已經看過電影,還是得把書找來看看,真的,很值得花這個時間。
也可以點此捷徑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