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何小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何小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枇杷

 黃澄澄的光,墜落在掌心,

一顆顆,像舊時夏日裡遺落的太陽。

2025年1月7日 星期二

2024年12月4日 星期三

把碳種進土壤裡-土壤碳匯



從「碳稅」、「碳權」,講到「碳匯」,可能有些農友心裡開始產生困惑,小靖要「轉行」了,不寫農業文章了,滿滿經濟學的基調,到底是怎麼回事。要寫這個系列之前,我真的思考了好久,想著這些事不該把農民朋友排除在外,又想著大家到底該瞭解到什麼程度,坦白說真的很傷腦筋。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大自然的恩賜-碳匯

 


在碳權交易市場上,同樣都是減碳,設備更換的節能措施、太陽能與風力等再生能源,就是比不上自然碳匯的價值,前者無論如何還是要用掉的,後者卻是存起來,很少會動用。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多出來的碳權

 


碳權(carbon credit)簡單來說就是碳排放權,在199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京都議定書》(簡稱《京都議定書》)中制定了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碳排放許可權(carbon allowance)便是源自於此,並由碳權衍生出交易機制,出售未使用的碳排放權,碳權竟也成了商品。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期望以價制量的碳稅與碳費

 


臺灣要在2026年開始徵收碳費(每噸碳新臺幣300元,將來會分階段逐步調升),先不說我們走得有多「先進」,畢竟連美國都還沒有全國性的碳稅通過立法,歐洲各國也未能徵收統一形式的碳稅,但自從碳稅的概念被提出來,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這是目前能減少二氧化碳污染的最佳手段。

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肥料其實就是一分錢一分貨

有農民朋友提出一個問題,我覺得很好,也很有意思,便提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撰文:何小靖

2022年8月25日 星期四

促進開花不可不知

多數植物生長從幼年期到成熟期,最重要的差別是「開花能力」,當然還是會有一些植物時間差不多了還不開花,需要適當的環境處理,才能達到正確的開花條件,也有一些植物生長過於旺盛便不開花。

撰文:何小靖

2022年8月9日 星期二

植物逆境之七「風害」

從「亞熱帶」、「海島」等關鍵字就能知道,台灣小歸小,天氣變化卻挺大的,特別是「風」,影響肯定不小,颱風、季風,還有焚風、瞬間陣風、龍捲風,善加利用就是資源,但更多的還是危害。

撰文:何小靖

2021年7月16日 星期五

農業關鍵字-稃毛

 宜蘭今年的水稻收穫已經進入尾聲,但即使是很有經驗的農夫,全身都包緊緊了,還是難免會中招,稻穀外殼的細毛,也就是俗稱「稻毛」的稃毛,還是經常造成接觸者皮膚刺癢或過敏紅腫。

撰文:何小靖

2021年4月22日 星期四

我的小事,地球的大事

 這世上有很多大事、很多小事,大到國家社會或全球問題,小到莫名打噴嚏、早餐是否可口,有許多人可能會覺得大事與我無關,會認為自己影響不了這個世界。

撰文:何小靖

2020年8月13日 星期四

營養元素的相互作用【圖表】

 老是提醒農民朋友,什麼肥不要太多,噴了一堆口水和唸咒般的文字,還不如給你們一張圖。

2020年5月29日 星期五

你可能不知道的土壤斥水性

 在《缺水逆境下的植物本能》中,我有提到「永久凋萎點」,進行這次的主題之前,先補充兩個概念:一是田間容水量,二是有效與無效水分。

撰文:何小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