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奶埔因為外型的關係,有個更土氣的名字叫「羊奶頭」,另外也有個挺好聽的名字叫「天仙果」,野生的羊奶埔被過度採集,逐漸減少且植株細小,但其實繁殖不算困難,只要選擇通風良好、潮濕冷涼、日照量低的環境種植即可。
成熟果的種子發芽率高,能達到80%以上,而且果期長,容易收集,只不過繁殖出來的苗木變異較大,再加上羊奶埔雌雄不同株,雌株的果實才會結種子,所以扦插繁殖會更好,還能保留母株的風味,應選擇稍粗的穗條,否則成活率低,大約種植二年就可以採收。
LiCheng Shih - ESI9571 Ficus formosana, CC BY 2.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75792521
通常會生長在臺灣全島800公尺以下的闊葉林間,可以到達1至2公尺,如果看見了,請不要連根拔起,只採集一些果實或枝條回家栽培就好,果實成熟後是紫黑色,葉子形狀則有很多變化,有細長的倒披針形,也有較寬的長橢圓形。
整株都可以利用,民間大多是取根莖去燉雞或豬腳,而把葉子洗淨烘乾後可以泡茶,果實也能食用。羊奶頭的「頭」,是台語的「樹頭」,一般是指根部的意思,此外在《臺灣藥用植物手冊》有提到:「隱花果形狀像羊的乳房,並且摘取時會流出白色的乳汁,故得其名。」聯想力真的很豐富。
農委會林務局(已改為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於2023年1月16日公告把天仙果(羊奶埔)納入林下經濟新增品項,此為林業多元輔導方案。林下經濟規範,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為栽植最佳季節;在雨量不足的栽植地點,可適度人工灌溉維持土壤濕度。直接栽植於美植袋或空氣盆等容器內,放置於上層木行列間,每公頃最適栽植株數為1,500株(面積不足一公頃者,皆按比例配置),容器下部10至15公分埋入土壤,適度保持土球濕度。
「羊奶埔燉雞」是一道台式名菜,也算是總統級料理吧!據說故總統李登輝先生很喜歡,真是懂吃啊!
中醫用於柔肝和脾、清熱利濕,性味甘、微澀、平。
/小苑植物筆記/羊奶埔
落籍-桑科,常綠小灌木
別名-臺灣天仙果、臺灣榕、奶汁樹
利用-果(越紫越好)、根,我們常吃的零食無花果就是羊奶埔的隱花果
花期-每年十月至隔年四月
水分-需求一般,約二至三天澆水一次就可以了
日照-半日照
繁殖-扦插或種子繁殖
/口有福/羊奶埔燉素雞
羊奶埔有著很像番石榴的香氣,又被稱為山菝仔,很適合燉雞。準備約20公分長的根兩枝,以及一些莖部,還有素雞半隻或一隻,少許鹽。把羊奶埔的葉子去除、洗淨、剪小段,再把素雞切塊,全部倒入已經裝水的鍋子,用大火煮滾,再轉為小火燉煮一至兩個小時,就可以起鍋。
【小編的話】以上資訊僅供參考~提醒大家,生病了要先去看醫師哦!植物藥用如有疑慮,建議詢問中醫師會更加妥當。
LINE的ID是 @eok7341g
也可以點此捷徑加入
也可以點此捷徑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