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 星期五

農之道 第三述

 


想像一個農村,這裡的農人過著簡樸的生活,他們不需要什麼特別的「賢能」來領導。為什麼呢?


​在農業社會裡,每個人都懂得如何耕種,如何照顧自己的田地。不需要特別去推崇某個「超級農夫」或「賢能」的人,因為這樣只會讓其他人產生比較心和嫉妒,為了爭取名聲和地位而內鬥。如果每個人都專注在自己的田地,安分地耕作,就不會有這些紛爭。


農村的生活簡單,珍貴的東西不是什麼珠寶或黃金,而是糧食和土地。如果大家都不追求那些稀有、難以取得的奢侈品,就不會為了這些東西去偷竊或搶奪。大家安於自給自足的生活,就不會產生非分之想。


如果村裡沒有人炫耀自己的豪宅或昂貴的裝飾品,人們的心就不會被那些誘惑所擾亂。農人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稻田和樸實的家園,他們的心思都放在如何讓莊稼長得更好,而不是如何去得到那些自己沒有的東西。心不亂,自然能專注於自己的勞作。


農民讓心思保持單純,沒有太多雜念。就像農夫的心裡只有耕種,沒有那些爭名奪利、追求奢侈品的慾望,心自然就空靈而平靜。讓人們有足夠的食物填飽肚子,這是最基本的需求,這是治理的根本,一切的穩定都建立在人民能溫飽的基礎上。


農民不需要知道如何投機取巧,讓他們單純地勞作、生活。當人民沒有這些慾望,社會就會穩定。​那些自認為聰明、喜歡用計謀和手段的人,會因為社會風氣單純、沒有可鑽的漏洞,而無法施展他們的「小聰明」。在一個簡單的農村裡,沒有投機的市場,沒有爭權奪利的舞台,這些「智者」自然就無用武之地。


​最高明的治理,就是「無為而治」。就像一個農夫不需要每天對著稻田大聲喊話,稻子也不會長得更快。他只需要順應自然規律,在對的時間播種、灌溉、除草,然後讓莊稼自己生長。這就是「無為」,不刻意干預,不強求,一切順其自然。當統治者也像這樣,不過多地干涉人民的生活,讓他們順應自己的本性去生活,那麼社會反而會井然有序,達到最佳的治理狀態。


筆耕硯田

LINE的ID是 @eok7341g
也可以點此捷徑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