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6日 星期一

紫丁香【進口花卉】

 











撰文:陸人丙

可能是氣候或是品種的關係,住在紐西蘭的格友Fran大大掛上了幾張「紫丁香」的照片,除了驚艷於其花容外,更訝異於此時的紫丁香竟能開花,因為一般的紫丁香通常是在五、六月開花的。對於Fran我是很景仰,因為一般格友對花卉的喜愛大都是以觀賞為主,但她不但有興趣親自種植,更是以其智慧、知識、經驗深入觀察及研究,頗有心得,也都會和格友分享,這的確讓我相當佩服,又加上格友Tricia也對「紫丁香」有相當的興趣,因此儘管Fran在昨天介紹了紫丁香,但我仍然來介紹一下,因為我本身有種了三個品系(紫色、黃色及淺黃),而且在台灣平地的栽培和寒冷地帶的栽培十分不同,所以有必要和格友分享一下經驗心得,畢竟在台灣不易見到,由於其花姿艷麗,氣味芳香,是難得的高級香水原料,所以很值得大家認識。



記得第一次聽到「紫丁香」的芳名時是我在國小四年級時,當時的鄉下很流行露天電影,由於娛樂較少,所以有電影可看,我幾乎是每場必到。有一次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放映一片叫做「紫丁香」的愛情文藝電影,記得當時的電影情節乏善可陳,但主題曲「紫丁香」是由「謝雷」(十多年後成了朋友)主唱,由於出現頻繁,在後半段時都可以跟唱了,所以對紫丁香的印象相當深刻,但遺憾的是,從頭至尾卻從未看到一朵紫丁香,真有些諷刺。



當我真正第一次接觸到真正「紫丁香」時,是在八年前從美國進口了四種紫丁香的種子。在第一次播下後不久,更訝異於其良好的發芽率,幾百顆的種子幾乎全部發芽,而且成長更是迅速.三、四個月便能長到二尺高,為了促進側芽的成長,我把剪下的枝條任意的扦插,竟也大都成活,幾乎讓我感到有些不可思議,因為「紫丁香」是寒帶的花卉,豈可能如此的容易的在平地繁殖,一直以為是上天特別眷顧我,後來才警覺到那只是一片假象,因為到了夏天時,由於不耐熱,幾乎全軍覆沒,只剩下寥寥無幾,本來對紫丁香的一片狂熱頓時降到冰點。當時透過不斷的檢討及找遍所有的網站資料,總算對紫丁香的習性有了一些認識,也促成不肯認輸的執著,又於次年又進口了一批,至今我的冰箱還有一大堆紫丁香的種子,可見得我對紫丁香的喜愛。



其實平地並非不能種植「紫丁香」,只是如果不了解她的習性的話,付出一些學費是難免的,但有了認識之後就能順利些,但還是得有心理準備,因為平地的紫丁香絕對無法和歐洲原產地相比,她們滿樹繁花的盛況在本地是見不到,而且葉子更是小了好幾號,只能是原產地的1/4左右,很沒有看頭,開花時更是寥寥數串,當然這還待加強及努力的。



綜合我的錯誤經驗,我將紫丁香的一些習性與各位分享。當初我以為她是冷地植物,擔心怕熱所以都種在樹蔭下或以黑網遮陽,其實她喜歡陽光,每天必須要有6小時以上的日照才能開花。而且她也喜歡鹼性土壤,所以土壤太過酸性化的土壤必須以石灰來改善。在種植時也要注意排水問題,如果夏天多雨又排水不良時,她便懶得活下去,因為她忌諱高溫多溼,如果是盆栽的話倒還不成問題,但露天種植者就必須築起土堆以利排水。另外就是她必須修剪,可利用春天或秋天修剪,就是春天未開花前(花期是五月),及秋天開花後。另外有一點也要注意就是,當她成株時很討厭移植,所以當她還是幼苗時就必須一次就定植,以上這五點就是關係著成不成功的關鍵,希望以我的慘痛教訓能換得你的眉開眼笑。



紫丁香Syringa,原產於中國及歐洲,又名Lilac,因為其顏色不只是紫色,所以近些年來在園藝界已經有了默契,都紛紛默默地正名為「洋丁香」,這一點我非常贊賞,我也很希望各位大大能夠在看完此篇後,都能和我一樣,也開始接受「洋丁香」的正名結果,以便統一稱呼(當然是不能勉強啦)。她和「丁香木」或「夜丁香」是完全無關的植物,千萬別混淆了。



據悉「紫丁香」是在1563年被專家從奧地利被2引進歐洲,當時大約有二十個品種,但到了十九世紀及二十世紀初,便已經培育出約有200個品種,到了目前已經註冊有2000個品種,不過還流行的有400個品種,她在原產地能長到8公尺高,所以和國內所聲稱只能長到一公尺高的資訊明顯不同,她是落葉性,在秋冬天會落葉。


陸人丙的苗木只有委託「網購植物園」販售,感謝大家支持。他處買到的是真是假,就別來問我們了。


延伸閱讀:為什麼你買不到陸人丙老師的果樹?



LINE的ID是 @eok7341g
也可以點此捷徑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