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台灣新浮現之重要作物病害-莧菜疫病

發生:
定名為Phytophthora amaranthi
2007年春天在雲林西螺發現


根、莖、葉均可被感染,以葉片與莖基部發病最為常見
罹病葉片剛開始會出現灰綠色水浸狀斑點,而後擴大成直徑3cm之灰褐色圓斑
病組織與健康部位沒有明顯界限
病徵和晚疫病很相近
莖部與莖基部被感染時,組織褐變腐敗且出現隘縮,罹病株不久枯萎倒伏
根部罹病時,根系稀少且腐敗
嚴重時全園廢耕


特性:
為中低溫病害,冬春季發病嚴重,夏秋季未曾發生
發病時間從11月到隔年6月(12月到隔年4月最嚴重)
病害的嚴重度似乎與冬春季低溫降雨有密切關係
具有寄主專一性,只為害莧菜和野莧,不為害其他蔬菜作物
在8~32℃可生長(12~28℃可誘發,20~24℃最適合)
在病土中殘存期可長達2.5年以上
經60℃過10分鐘便會完全死亡


防治:
一、藥劑方式
1. 對葉部病害:以達滅芬防治最佳,次為福賽得、亞磷酸及快得寧
2. 對莖基部腐敗:以亞磷酸、福賽得較佳,達滅芬次之,快得寧最差
3. 對滅達樂略具抗藥性,不建議施用
二、物理方式
1. 將連作土壤蒸汽處理30min或60min,均可完全將土壤深度15cm以內的疫病菌完全消滅。
2. 田間灌注1000ppm與2000ppm的亞磷酸三次,防治效果很好,也可以同時防治白銹病。



圖片來自:農試所、防檢局(免付費植物防疫諮詢專線 0800-069-880)



筆耕硯田

何小靖

LINE的ID是 @eok7341g
也可以點此捷徑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