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0日 星期日

植醫四月天

 



4月5日悼念--

好不容易養成的胡瓜樂園,現在不復在,白粉病上來了。

這個季節種不起來的首要原因就是白粉病,不管在哪都不例外。這次試驗是為了避免胡瓜生育迅速,養液來不及供給支持,使用較緩效性的肥料混入介質後才發生這樣情形。也許是推薦用量過高,或者是當中養份不平衡所致。但實際上,生長至三片本葉時全株就已經泛草綠色,很難相信是肥料用量過高所致。

另外葉緣焦黃的原因,也在給水方面做點研究。之前傍晚澆水時較嚴重(左方植株),改自白天澆(右方植株)後已經改善很多,但還是有。因此不完全是夜間點泌作用造成,應該還有其他因素。不過澆水十年功,如何有效讓水充分進入有效根群而不過多、夜晚時又能確保土壤稍乾避免徒長與病害孳生,就是一門專業的技術。



4月7日記--

農業上總是有無數的變數,讓一年之中的成與敗多了點那運氣的成分,能不能應證所想還得靠天公伯配合。

總有感觸:陪伴農友一起思考與解決疑難雜症,往往也只是看見其中一環節的問題,除非長期參與融入對方的耕作模式、熟稔現場與周邊生產者狀況、即時修正主控因子進行風險管理,否則難以評鑑建議的優劣。

簡單來說,今天看見肥傷,請農友減少施肥量,最終產量卻不如往年。此時鄰居紛紛說肥下得不夠才這樣,但細問之下其實各家狀況普遍偏差。到底問題出在哪?眼前診斷是否忽略了動態延遲,建議是否未針對不同時機考量對策,又或者其實已經改善農場減少損失、僅是問題已成難以恢復理想狀態。

擔心自己其實根本沒有幫上什麼,在這樣複雜的情境下自己仍然僵在現場。勢必,未來植體與土壤分析必須做在前,中間還須再次監測重新檢討(符合農業整合管理ICM中監測與評估的兩大要點),提供參考數據才能再眾說紛紜之下有個清楚的方向。



4月12日感謝--
總有這麼一群優秀獨立媒體願意深入報導植物醫師系列專題,讓民眾有機會停下來好好理解我們。酸言酸語見怪不怪,有了你們幫忙,無疑是給了承受網路口水聲浪的我們打了劑強心針。請見【大愛蔬果生活誌-拈花惹草的植物醫生】




嗨你好!我是哲維,歡迎來到這個診療室

從小最愛挑毛病,看似不像優點的個性,卻在診斷植物各種異常問題時如虎添翼。對農業充滿興趣,可以的話希望可當個讓農友們收成無擔憂的植物醫生。

簡歷:
→嘉義大學園藝系
→嘉義大學自然農法學園-安全農業推廣中心
→荷豐小農田園
→中興大學植物醫學暨安全農業碩士學位學程



LINE的ID是 @eok7341g
也可以點此捷徑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