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我看《郵報:密戰》(The Post)

今天是「國際人權日」,為了紀念聯合國於1948年12月10日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為世界更加自由平等而努力。


在這個時機點,非常適合看「The Post」這部片子,台灣翻譯為「郵報:密戰」。



1971年,美國政府的機密文件流出,七千頁內容是美國國防部對1945至1967年在越戰的評估報告,首先被《紐約時報》披露,《華盛頓郵報》也接著報導,政府沒有告訴人民事實,「用謊言掩蓋美國參加越戰的內情」,長達三十年的掩蓋。


為此,美國政府將《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告上最高法院。

支持政府的人認為,那些研究是為了將來的人,它寫出來只是學術上的要求,而現在我們正處於戰爭之中,這時候的新聞報導可能不客觀,雖然公眾有權利知道真相,但一篇報導在不完全客觀的情況下,不應該被廣泛傳閱。

《華盛頓郵報》總編輯Ben Bradlee:「如果我們活在一個政府告訴我們什麼能出版和什麼不能出版的世界,那麼我們所熟悉的華盛頓郵報就已經不存在了。」以及「保護出版權的唯一方式就是繼續出版。」



《華盛頓郵報》發行人Kay Graham:「報紙的使命就是收集和報導優秀新聞,報紙應該致力於國家福利,遵守新聞自由的原則。」



當政府將一切不利己的負面新聞都聲稱為假新聞,並煽動民眾與其對立時,亦或應該站在監督立場的媒體被籠絡,不再公正報導時,第四權該如何彰顯?


這部電影的情節在現實中上演過,或者該說持續上演中。


不知道是否每一次都能有個令人滿意的結局,但我們應該都要記得一句話。


「新聞是為了人民服務,而不是為了政府服務。」

(The press was to serve the governed, not the governors.)


如同Kay Graham轉述她丈夫經常掛在嘴上的那句話:「新聞是歷史的初稿。」(News is the first rough draft of history.)


這世界不管如何變化,有些價值應該被好好保留。

這部片子也呈現出當時那個年代關於性別平權的問題,改天再來討論。我實在不喜歡讀太長的文章,當然也不會寫太長,一口氣塞太多資訊,很容易消化不良,哈哈。


作者:何小靖









【寫在電影之外】

Ben Bradlee在1972年又主導了水門事件的揭露,迫使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森下台,《華盛頓郵報》成為世界著名報紙之一。歐巴馬總統2013年授予他總統自由勳章,稱他是「真正的報人」,「因為他堅信新聞業界是『社會公器』,對我們這個民主政體非常重要。」

Kay Graham曾在1987年7月來台灣,並專訪當時的總統蔣經國,透過專訪,蔣經國直接向國際社會宣布要解除戒嚴、解除黨禁和報禁。她的個人自傳在1998年得到普立茲獎自傳獎,內容記錄了家族120年的歷史,以及《華盛頓郵報》的經營歷程,被譽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女人」



片名:《郵報:密戰》(The Post)

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Steven Spielberg

主演:湯姆漢克 Tom Hanks、梅莉史翠普 Meryl Streep、愛莉森布里 Alison Brie、布魯斯格林伍德 Bruce Greenwood

年份:2018年




筆耕硯田

何小靖

LINE的ID是 @eok7341g
也可以點此捷徑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