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高產vs.抗病:兩種對立的作物求生之道

 這盆胡瓜在最濕熱(35度、100%),且接種病原菌等不利生長之環境下仍可以穩定單偽結果,毫無愧對當今最穩定豐產品種之美譽,不過呢,它也是各品種中最感病的。比對其餘品種不是在開雄花,便是萌生側芽,此一幕讓我由衷敬佩育種者的貢獻。

具經驗所知,豐產之品種通常不耐病,反之抗病品種產量不高或是風味較差。其中一種用於解釋該現象的理論,能從光合作用同化後之產物(可視為原料、能量)為有限之資源來解釋。植物必須決定要將這些初級代謝物用於生長與發育,抑或是耗費大量能量用於二次代謝、將其轉化為具抵禦不良環境或外來病原之物質。

碳同化物之分配、競爭,在植物體基因層面中被高度和諧地調控著,以維持正常生長。過度的偏往某一方,將使作物對不良環境毫無忍受能力,又或者過度反應導致停滯生長。

任何生命的目的,不過就是能繁衍後代、取得生存領域。作物在某種層面上,似乎也適用這法則,高產品種能透過將能量優先分配至莖、葉、花、果,與其他植物競爭生存空間、吸引訪花昆蟲、產生種子以立足該處;抗病品種則選擇優先分配至抗病物質,以應付災難可能隨時降臨,成為最後一位生存者。(雖然背後仍有許多另人不解的基因連鎖難題、分子間之互動未被透徹理解,但我想在複雜的分子機器的運作背後,人們還是得以窺見生命的行為與渴望。)

過去對於育種充滿憧憬,想育出個既好吃又抗病的品種,實際上卻是在有限的資源下自相矛盾。頂多將好吃的品種中添加幾個抗病基因(且為特定情況才表現),或是讓抗病的品種至少能滿足人們的基本品質需求。

高產、抗病這兩種都是作物生存之道,至於實際上農友要選擇種什麼品種呢?我想還是高產、高品質的吧!畢竟,要讓農友、作物同時能生存的前提,就是要有收成、好價格。




Corynespora cassiicola接著接著,不小心連產量數據都有了。




瓜蔓亂折也不影響它著果?其他株瓜並沒這麼直,我想反而是因為我把它新梢折斷,讓養分得以集中供應果實發育而幫到了它。




3.5吋盆可以養出一個看起來有賣相的瓜真是令人詫異!



嗨你好!我是哲維,歡迎來到這個診療室

從小最愛挑毛病,看似不像優點的個性,卻在診斷植物各種異常問題時如虎添翼。對農業充滿興趣,可以的話希望可當個讓農友們收成無擔憂的植物醫生。

簡歷:
→嘉義大學園藝系
→嘉義大學自然農法學園-安全農業推廣中心
→荷豐小農田園
→中興大學植物醫學暨安全農業碩士學位學程



LINE的ID是 @eok7341g
也可以點此捷徑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