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國內非常難得一見的愛玉黃蜂,體長只有0.2公分,左邊黑體有翅者為雌蜂,右邊黃色無翅則為雄蜂
撰文:陸人丙
愛玉的確是一種不錯的食療食物,尤其它富含膠質、多醣類,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具有相當的療效,相信老一輩的人都知道,只是產量少,作法又麻煩(它很討厭油脂,一碰上油就很難作成愛玉凍),所以並不太普偏。一般都是買現成的來吃,較為方便。嘉義市就有一家以賣「檸檬愛玉」聞名遐邇的冷飲店,不但歷史悠久,材料道地,便宜又好吃(非廣告),生意好得令人嫉妒,現在已經交給第二代經營,愛玉不但為他們賺到市區的樓房,最近更是擴大店面呢,本來是位於光華路,蘭井街與吳鳳北路的三叉路,不過賺了錢已買下斜對面(光華路)的店面,也搬到對面去了,不過也相對的漲價了,幾年前一大碗10元,近幾年變成20元,可以前往試試看。
由於十多年前曾到過石棹種過花,這種因緣際會讓我對愛玉了解不少,因為附近都是愛玉的產地,人工或野生的,都是一大片,也促成我對愛玉(俗稱“枳仔”)的興趣及硑究,今天不妨以輕鬆練丹(哈啦)的方式,聊聊愛玉鮮為人知的怪癖及名稱由來,反正閒著也閒著,老人工啦,不要嫌棄,多增添一些各位在酒席或茶餘飯後的話題,讓朋友或家人對你的「博學多聞」肅然起敬一番!
大家都知道愛玉必須在高海拔地區生產的,才是最好吃,也最有料,其實低海拔也有不少人種,只是成效並不好,收成往往比起山上的差得多,況且愛玉的果實也很怪,它的果實一長成,就必須透過一種比針頭還小的“蜂仔”從尾巴鑽進去產卵並孵化成小蜂仔,然後再鑽出尋找異性繁殖下一代,而在爬出的過程中己逹成授粉目的,這一顆果實才能有效長籽,否則儘管果實長得很大,一剖開,裏面還是未授粉的籽,那就沒用了,這種“蜂仔”的有效範圍卻只有六公里 左右的有效嗅覺,所以一超出這個範圍,那一大片的愛玉果園就成了無用之果了,全部是空包彈的果園,也因此很多平地種植愛玉的果園都被廢掉,就是如此的原因。
另外,儘管很多人都認識愛玉,並吃過它,甚至連種植一輩子的農民,如果你問他,為什麼叫「愛玉」?名稱由何而來?我看很少人知道,我不妨告訴各位「它」的名稱由來的兩個典故,再由各位的智慧作判斷,看你比較相信那一個?
據說在一,二百年前,「嘉義州」有一位專事山產的商人,他總是步行(當時並沒有任何交通工具,連道路都是步道而已)到「大埔」買山產,並揹回嘉義州賣。一次他走得汗流夾背,又熱又渴,剛好遇到一條小溪,他便到樹蔭下休息,也順勢掬起一把水洗臉,感覺特別清涼,因此注意了一下水面,發現樹蔭下的水面附近一片呈現糊狀的水況,他不知原因,但順勢撈起一口飲用,發現特別香甜冷冽又可口,因此他延著水邊尋找原因,結果發現在樹下有一大堆青色果實漂浮其上,而其糊狀的液體便是從果實裏流出來的,所以他便好奇的從該果樹採了一大堆帶回家給家人,送給鄰居並教他們如法作法,鄰居問他是什麼,他不知道只得說:「噯喲,就是有夠好吃!」,鄰居們如法泡製,發現不錯,但苦於不知什麼名字,突然憶起他曾說噯喲(台語接近「愛玉」),從此以後就稱「它」叫愛玉,這就是愛玉名稱由來的第一個說法。
第二個說法就有趣多了。據說以前「嘉義州」有一攤賣涼水(以前可沒有「冰」)的攤販,突然一天開始賣起愛玉,客人在嚐過之後都發現非常好吃,但就是苦於不知道名字,連賣的女孩子不知道名字,客人就突發奇想,剛好女孩子的名字就叫愛玉,客人就習慣說:「愛玉,來一碗。」久而久之,大家就以「愛玉」稱之。這就是第二個典故的由來,你願相信那一種?不過可要聲明一下,以上這兩種說法,可不是我瞎掰的,這可是我透過管道,從農復會得到的資料,請勿懷疑,這也是目前台灣所有有關愛玉名稱由來的「官方」資訊,歡迎查證,不過有一點可確定的是,愛玉是從嘉義地區發揚開來的,這應該是可以碓定的。
後記:本來並不想寫出這篇典故的,但今天中午剛好看到一個大陸作家「阿英」(本名:錢德富,安徽人,知名劇作家、小說評論家,非本班美女「阿英」),寫了幾篇關於大陸民俗及路邊文化的典故,讓我也興起寫此一典故的興趣。因為我發現下一代(包括我們這一代)對一些古老傳統文化、民俗的典故、發源及由來,毫無所悉,所以我真想將我「僅」知的一些心得與各位分享,希望沒影響到各位的觀感。
【小編的話】本文提供的資訊僅供參考~提醒大家,生病了要先去看醫師哦!
【註】如欲購買苗木者,請逕向「網購植物園」洽詢,謝謝! https://bit.ly/3CaYdRc
也可以點此捷徑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