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5日 星期二

從「絲瓜節」看農產推廣

 


撰文:何小靖

放假人人愛,不管是週休二日,還是國定假日,當然是越多越好!不過,現在有些名為「節」的日子卻和放假扯不上關係。為了商業目的,開始出現一些和紀念日無關的節日,例如「咖啡節」、「藥草節」、「偶戲節」......等,同樣的名稱可以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出現。本文談的「絲瓜節」就是這樣的性質。



11月9日,斗六市公所主辦了絲瓜饗宴—2006雲林絲瓜節暨安全蔬果推廣活動—。參與的民眾幾乎都是三光里的在地人。三光里是絲瓜的產地,瓜瓞綿延再斗六市和斗南鎮交界處,面積達100多公頃。這裡的絲瓜在口感上和過去的印象不太一樣。以前吃過的絲瓜幾乎都是軟軟的,瓜肉的綠色部分顏色比較淡,搭配稀飯一塊兒吃,暖呼呼的棒極了,而三光里的絲瓜口感卻是脆脆的,瓜肉的綠色部分顏色比較深,還能製成壽司,非常奇特。



 




「2006絲瓜節」是由雲林縣長蘇治芬、副縣長邱上嘉、斗六市代理市長林源泉等人共同代言,他們打算要在這次的活動當中,推薦全台灣最好吃、無農藥、有CAS安全認證的雲林絲瓜,並且將這裡的絲瓜統一定名為「翠玉絲瓜」。



絲瓜的主要產季是在4、5月間,11月辦絲瓜節似乎有點兒牽強,眼界所及只見藤蔓四繞,鮮見瓜實。乍聞活動消息的民眾也不禁會問「現在的絲瓜盛產嗎?」如果是的話,這技術真的是太精良了。既然不是產季,這次活動是否另有著眼點?



絲瓜節在絲瓜田間吆喝的確是滿適宜的,地點雖然極符合主題,不過,既然是推廣,就打算要賣出去,在如此偏僻的地方舉辦農產推廣活動,沒絲瓜、沒客人的情況要怎麼賣,實在看不透。



大家都曉得用錢得用在刀口上的道理,連我這個「喫飯鍋中央」(台語)都知道錢不好賺,別亂揮霍,何況政府不是老是在嚷嚷沒經費嗎?既然如此,這個非辦不可而且打著農產推廣旗子的活動,在地農民朋友必當感激涕零,全力配合吧!但是事實,「非辦不可」當中的利益糾葛卻不是三言兩語說得盡。



活動當天,代理市長上台致詞的首要重點在於「無毒」,希望利用「非農藥病蟲害防治-性費洛蒙防治法」,全力將雲林縣的農特產品打造成無毒蔬果,讓消費者能夠吃的安心。三光里的絲瓜農不僅建構了絲瓜產銷履歷制度,同時也率先引進非農藥防治病蟲害的觀念,可以說是全國最大面積首先辦理「非化學農藥病蟲害防治實施計畫」,這裡所生產的絲瓜每一條都有CAS安全認證,是真正建立起農業品牌的絲瓜。





一般人買電器的時候,為了保障自己的權益,會索取保證書,或者為加強對商品的印象,而帶張廣告DM回家擺著,這些都是對品牌最基本的概念。這次的「絲瓜節」,除了讓來賓有美食吃得開心,有表演看得高興,有紀念品拿得爽快以外,對於「絲瓜」本身,或者是「瓜農」的努力,消費者知道了什麼呢?「雲林斗六辦了絲瓜節」、「雲林縣政府正在打造農業品牌」、「聯合當地產銷班將絲瓜統一改名為翠玉」、「三光里正在做『非化學農藥病蟲害防治實施計畫』」...等,這些訊息消費者從電視、廣播或報章雜誌上都能得知,但是除了第一項以外,其他部分絕不是發發新聞稿就能解決,「絲瓜節」的意義應該不僅於此吧!




絲瓜的生長過程當中最困擾的問題是果蠅肆虐,往往讓絲瓜還來不及長大就扭曲變形。現在的新農業技術若想要做到不使用農藥,除了搭建網室栽培以外,另外的著力點便是使用「非農藥的生物防治法─利用性費洛蒙誘捕果蠅」。對於消費者來說,農產「無毒」是一項大好消息。但是不是真的無毒,不是誰說了就算數,應該有證明,文件一擺,什麼話都甭說。只要東西好,不怕沒人要,農民朋友都知道這個道理。只是現場除了標語海報外,看不到任何絲瓜品質的檢測文件,實在免不了讓人覺得有自賣自誇之嫌。





「2006絲瓜節」有兩點令人感動之處,一是民間團體的認真,二是代理市長的耐心。政府辦活動,官員們沒有參與執行,卻能自始至終端坐在觀眾席的真是挺少見的,所以忍不住要讚許林源泉先生。而參與表演、烹飪的民間團體儘管在活動開始前有些許委屈,但活動進行過程中,在主持人駕輕就熟且輕鬆詼諧地引導下,都能努力表現出最完美的一面,真是難能可貴。




農產推廣總是離不了吃,不管是大胃王競賽,還是烹飪比廚藝,吃吃喝喝之餘如果還能產生持續性的效應,現場的民眾回到家以後,也能自己作成一道絲瓜料理,才能刺激絲瓜的消費。



辦活動可以沒有創意,但是如果偏離了主題,或者主題無法彰顯,除了與會者無趣,協辦單位沒勁,連「全民卡啦OK」都是事先安排好的,那對於想去唱唱歌的民眾,恐怕真的是交代不過去了。



這大大小小的「節」都不是第一次辦,這些錢到底撒得值不值得,大家一起來思量、思量。





筆耕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