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台灣新浮現之重要作物病害-水稻細菌性基腐病

發生:
由 Erwinia chrysanthemi pv. zeae 所引起
2009年發現(世界上最早是在日本1977年發現)
現在是印度的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在中國(大陸)有逐年嚴重的趨勢。


水稻各品種有不同程度的感病性,目前以台梗8號最容易感病

除了水稻以外,也對玉米、馬鈴薯、蘿蔔、白菜及洋蔥等作物具有致病性。

病徵:
抽穗期發病會呈現失水青枯的樣子
到了孕穗期會有白穗形成
最初在土表附近的莖基部引起水浸狀橢圓形病斑
逐漸擴展為不規則的黑褐色病斑
繼而腐爛有惡臭
嚴重時心葉會變黃枯死
初期病徵和螟蟲或白葉枯病的病徵很相似

特性:
水稻可以在不同生長時期感染,而以分蘖期到孕穗期最容易發病
該菌可於10~40℃生長,30~35℃是最適合的溫度
主要是透過植株的傷口侵入感染

防治:
一、藥劑方式
目前沒有推薦用藥,可暫時與白葉枯病一起防治。

二、物理方式
1. 減少植株損傷
2. 防止水田長期深水或脫水乾旱。
3. 水旱輪作可以減輕病害發生。









圖片來自:苗栗區農業改良場、防檢局(免付費植物防疫諮詢專線 0800-069-880)


筆耕硯田

何小靖

LINE的ID是 @eok7341g
也可以點此捷徑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