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4日 星期四

無花果【國外水果】

 

這是熟果內部的果肉,依稀可見到末端被雌花排擠成一小蕞的雄蕊


這是另一品種F.Panachee


一般野外的種植,成長迅速


這是目前國外最重視的品種F.Brown Turkey


這是一般盆栽的無花果


如有裂果現象就注意澆水的問題



這是無花果的果實,如果注意看就可隱約看到末端的小花就是雄花



撰文:陸人丙

無花果被人類種植已經超過五千年,是敘利亞和波斯當地果樹,而從羅馬時期開始盛行。在台灣的果樹歷史中也可算是相當悠久了,無花果在19世紀即被引進台灣,幾乎比任何外來果樹都要早些。但為什麼不被推崇及普遍推廣?據我個人分析,是因為其果實味道不太被台灣人喜歡,雖然我種得也相當早,但至今我仍然對她的果實興趣缺缺,甚至週遭的親友也無一有興趣,所以只得淪為小鳥的點心了。為何不喜歡?其實果肉也算甜(鮮果帶有輕微小酸),名字也響亮,但不太能吸引我的,應該是她的一種特殊味道吧!



記得前些時候一位住在日本的格友小紅帽,在日本吃到了新鮮的無花果,感受不錯,馬上發表了一篇無花果的心得文章與格友們分享,反應熱烈並有格友回應,如此好吃的水果為何台灣只賣進口的乾果卻買不到鮮果?而在其他另兩位國外格友(抱歉,一時忘記其名字)也不約而同的都掛上有關無花果的文章,也都是同樣的回應。看到這種反應真教我愕然,因為據我所知無花果在台灣存在已久,並且是很普遍的作物,而各家花店更是以結果的小盆栽,一盆以150元的行情出售呢,雖沒有人大規模栽培,但卻是到處可見呢!在經常路過的街頭巷尾都可見到以盆栽並結果累累的無花果矗立在各家門前,只是也和我一樣,無人採摘任其掉落。



年初,我曾到過雲林古坑的一處私人黃金果的種植農場,就看到他種植一大片的無花果將近二百棵,株株果實累累,紅得誘人,問他為何不拿去市場賣,沒想到他竟然和我的看法及想法不謀而合,哈哈大笑順手摘下一把給我並說,這種味道連我都不喜歡了,還會有人願意買來吃嗎?可見其味道不見得人人愛。不過反而以乾果的形態倒是比較受到肯定,因為較甜而該種我所說的特殊味道都不見了。其乾果可入藥,具有補氣血、健脾潤腸、祛風濕等功效。無花果含有較高的果糖、果酸、蛋白質、維生素等成分,有滋補、潤腸、開胃、催乳等作用。



無花果是亞熱帶水果,屬落葉喬木,在適宜溫度下任其自由生長,可逹8-12公尺,雖說亞熱帶植物,卻可忍受到零下9度低溫,所無論寒熱帶都可種植,所以世界各國都可見到。她喜歡全天的陽光,如果種植在樹蔭下則果情形不好,而她也不太耐旱,在旱季時一定得常澆水,而在我的經驗中,她非常喜歡肥料(吃重鹹的傢伙),所以有些資料報導說她最好一年能有三到四次的施肥,真有夠貪吃的!



無花果ficus.carica為桑科Moraceae無花果屬Ficus的植物,為何被稱為「無花果」,因其所開之小花著生於一個膨大中空的花拖內,稱之為「隱頭花序」Hypanthodium,(所以不是無花,而是看不到,否則怎能產生種子?)。其品種目前全世界約有四十多種,國外最有名的改良品種就是Brown turkey(布郎.土耳其),如上圖所示,而國內引進的品種依特性分為四大類:Capri(卡普利)、Smyrna(斯密爾那)、San Pedro(山佩卓)、及Common(普通)等品系。而台灣目前市售及普遍的種植皆以「普通」種為主,因為此品種全株皆為「雌花」,不必授粉,而其餘三種品系則必須依賴「無花果黃蜂」來傳粉,所以國人當然以普通品種為主。無花果的另一特色是,她每年都會長出新枝梢,然後從第4節的葉掖開始,每節都會結果,所以形成在第4節以後的節節葉掖都有果實,形成一左一右的累累果實,一般在台灣的結果都在6月至9月,所以目前也都還有果實,不過要注意保護,因為鳥類也非常喜愛吃食。



無花果雖然也有用種子繁殖,但大多以扦插為主,因為很容易成功,最好在2、3月份進行。扦插如果成功,在第二年便可開始結果,這是為什麼市售的幼苗都能結個幾果實的原因。她成長可算是迅速,每年可成長2尺至4尺的高度,喜歡陽光及水分,如果以盆栽方式種植.所必最好每2-3年就必須換大盆,她允許小修剪,卻不喜歡大修剪。在台灣的乾旱期一定要常澆水,否則水分不足時,下位葉最敏感,會逐漸黃化而落葉,持續的缺水會造成不結果甚至枯死,如果能注意到這些通常問題,那花果絕對是很容易照顧的果樹。

【小編的話】本文提供的資訊僅供參考~提醒大家,生病了要先去看醫師哦!


【註】如欲購買苗木者,請逕向「網購植物園」洽詢,謝謝! https://bit.ly/3CaYdRc


延伸閱讀:為什麼你買不到陸人丙老師的果樹?



LINE的ID是 @eok7341g
也可以點此捷徑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