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

農藥概念簡述(三)除草劑操作

 一般認為,使用除草劑,方便、快速、高效、經濟,又可降低人力,因此臺灣近幾年來,除草劑每年用量皆超過一萬公噸,約佔全部農藥用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但若是對藥劑不瞭解,便無法發揮功效,還會導致負面作用,甚至危及環境。

撰文:何小靖


想要瞭解除草劑,必須從除草劑的化學結構、作用機制、雜草控制種類、施用方式,以及受害徵狀等著手。從吸收→傳導→作用→生長抑制或死亡,這一整個過程都會影響除草劑的效果,特別是傳導,除草劑在植物體內移動的距離是決定施用方式的主要因素。由此,除草劑可分接觸型與系統型,接觸型的移動有限,受害徵狀只會在藥劑接觸到的地方,而系統型藥劑則會轉移到其他部位。


目前,雜草管理過度依賴除草劑,除了本文首段所提到的原因以外,特別是除草藥劑佔生產成本中的比例很低,減少用量所能產生的經濟效益相當有限,多數農友為了保險起見,不管需要與否,都會用足藥量。


自1970年以來,臺灣農田的雜草密度與種類都在不斷降低當中,部份田區的雜草甚至已經不足以對生產造成影響,但是相同的劑量還是持續施用。姑且不論其對環境的影響,同殺菌劑與殺蟲劑一樣,除草劑也有抗藥性問題,臺灣普遍使用巴拉刈、嘉磷塞、三氮雜苯類、硫醯尿素類與禾本類藥劑,未來雜草對這些藥劑產生抗性的可能性極大。


鑑於抗藥性之重要性,國際上成立了「除草劑抗性行動委員會(註3)」,為推動相關調查、研究及因應方案,其致力於支持建立一個全球抗除草劑的數據庫。由於抗性雜草是由各地發現者主動到HRAC網站上登錄的,因此網路的發展影響了登錄的情形。


(註3)除草劑抗性行動委員會的英文全名為Herbicide Resistance Action Committee,簡稱HRAC,於1989年設立。其網址是 http://www.hracglobal.com/


作者:何小靖



筆耕硯田

何小靖

LINE的ID是 @eok7341g
也可以點此捷徑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