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陸人丙
關於去年在介紹完「榴槤蜜」後,便有不少格友質問「孟尖」的種種問題。由於截至去年止我一共才嚐過三個人種植的五顆「孟尖」果實,而問及有關「孟尖」的種種事項時,連種植者都支吾其詞,一個是含混帶過,一位是完全不知,甚至一位是把「孟尖」錯認成為「榴槤蜜」,直至前幾天王主任來過我家詳問並看過幾張照片後才確認是「孟尖」,可見「孟尖」在台灣之陌生並非一些自稱是行家或專業業者自詡般的容易辨識,因此在去年時我並不敢輕易介紹,更不敢自告奮勇的替格友解答,免得貽笑大方,看來還真有先見之明呢!
如果談到「孟尖」或「榴槤蜜」這些水果而不提到王主任的話,那恐怕這種介紹也很難教人信服,這可不是我真夠狗腿非得攀親搭戚來提升我的信服力,或許我還不夠格呢。不過在去年介紹「榴槤蜜」一文時,儘管還是提到王主任,只不過當時的口氣還是對王主任咬牙切齒,恨得牙癢癢的,但事經不到一年的時間,竟然態度180度的大轉變,顯然要不是我的定力不夠,原則性不強,那可能就是遭到黑道挾持恫嚇才做出這種卑躬屈膝的狗腿動作,如果列位看倌如此認為的話,那就對了,(哇,又是開玩笑啦,是錯啦!),其實以前對王主任的誤會,完全是我不認識他的看法(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目前透過他前來我家幾次的詳談,反顯現出我心胸狹窄的卑微性格呢,尤其是幾次下來的長談與深談,反讓我如獲至師,他的寶貴經驗與常識,讓我如沐春風,獲益無窮,功力有如倍增 一甲 子呢!(開玩笑,請勿當真!)
在格友中如果對果樹有興趣,但未曾聽聞過王主任大名者(前鳳山熱帶果樹研究所主任),據聞輕者可判十年,重則處以無期徒刑(又是玩笑,可別因此而做惡夢!)。這位夠資格被尊稱為「果樹教父」的他,光是貢獻在果樹研究工作超過四十五年,凡是目前坊間的新興水果如「黃金果」、「榴槤蜜」、「牛奶果」、各種新「蓮霧」、「孟尖」..等等(因為其他新水果儘管他有參與,但也有別人參與,因此不便再提出),他一生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獻在這些新興水果上,所以我才刻意如此慎重的提起,因為擔心很多人不認識,又加上各地業者的自我吹噓,因此我才藉此機會作一簡介,請格友相信我的原則,我並無受王主任的請託,有的話也不過是一大堆的「榴槤蜜」、「孟尖」及各種新品種「蓮霧」而已,畢竟「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所以我才勉強的來介紹他(呵,又開玩笑囉!)。
其實這次對「孟尖」能有更進一步的正確認識,完全是拜王主任的開釋,有如醍醐灌頂般的讓我茅塞頓開,彷彿雨過天青般的豁然開朗,因為即便是國外的資料更是只針對性的做個別介紹,更無做出比較性的分辨,畢竟在東南亞各地,這些類似的水果種類多的是,根本就不必也不用做出區分,反正到處都是,隨手可得,雖然詳細品種名不清楚,但大家都司空見慣也知道其滋味,所以在當地反而不如國內那般在意了,這些心態一如反應在「龍貢」、「度古」、「倫拜」、「蘭撒」等水果一樣,在當地人士心目中才不管台灣人士一味在「倫拜」、「蘭白」,還是「蘭撒」爭得面紅耳赤,反正通通稱為「陸古」一樣。不過儘管在當地的消費者並不在乎名稱的詳分,但對台灣目前還算是新水果而言,我們這些所謂種植者或農民而言,這就不能不明察秋毫了,畢竟攸關了經濟收益的大問題,豈可兒戲,一個農民一輩子可經不起三次的種植錯誤的,果樹可不是蔬菜,三個月可翻本一次,水果作物中很多是必須六年以上的基本等待年的,人生能有幾次多餘的六年呢,因此農民的追根究底是能理解,並也有這個知的權利的。
這幾次和王主任的懇談後發現,我之前在「榴槤蜜」一文中所堅稱的分辨「榴槤蜜」的方法,我完全推翻所有的坊間的辨識方法,經過王主任的判斷,證明我的理論完全「賓果」,正確無誤,王主任也完全肯定我的論斷,完全與「孟尖」一樣的情況,根本就無從由外形或果形來分辨,而且目前市面上不少業者言之鑿鑿並信誓旦旦所保證的,很多都是「孟尖」並非「榴槤蜜」,因為這幾次種植的業者都紛紛帶著有關資料前來向王主任來討教及要求辨識下,才發覺自己種植並已生產多年的榴槤蜜竟然是不折不扣的「孟尖」,當然在當下我是無法去探究種錯了品種那種心態與感想,但肯定是受騙的感覺一定不好受的,不過相對於自己從國外帶進種子的種植者而言,這可能反而是碓定命運的真實幸福,否則懸宕多年的疑惑也頗難受的。
其實也不必因為種錯而懊惱,畢竟「孟尖」也是相當不錯吃的水果,更是王主任從去年度開始就極力向我力薦的好水果,而且他也讚不絕口,但因為我吃過三次,其中兩次更是他所種植的,不過相較於我吃過好幾次的榴槤蜜,因此感覺上「孟尖」並不及「榴槤蜜」的滋味與風味,或口感,因為「孟尖」的甜度遠不及榴槤蜜,約在24度,而且「孟尖」的果肉也不及榴槤蜜鬆軟,但王主任卻強調我在吃「孟尖」的月分剛巧都不是盛產期,甚至可說是最不好吃的月分,否則「孟尖」的滋味應該不會輸給榴槤蜜,不過我親口嚐過,這可能又是另種見仁見智的心態吧,不過根據我幾位常吃「孟尖」的朋友表示,「孟尖」真的是相當不錯吃的好水果,和王主任一樣的口吻,都讚不絕口,所以關於對這兩者的比較我就不便多加置喙,畢竟我吃過的樣本數有限,太多的說法有恐誤導了敬愛的格友了,那就有失公允,部分的口味感就留給各位好友親自去品嚐與比較了!
儘管「孟尖」與「榴槤蜜」無法從樹形或葉飾辨認,但起碼有些細節能有所分辨的。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孟尖」的由來,她在東南亞被稱為Marang,所以才有「孟尖」之直譯名字,而她的由來是「波羅蜜」和「榴槤蜜」互相授粉而來,因此保有兩者之間的部分特性:如「孟尖」葉飾部分是有細毛,有些品種也是和波羅蜜一樣並無細毛,果肉也有白、紅、黃三種顏色,和「榴槤蜜」一樣多變,不過表皮的顆粒突起則大部分較榴槤蜜長,但也有少數品種也是差不多,光憑我分析到這些特點,相信感覺有些含混,其實以果肉部可能就較明確,因為「孟尖」大部分的特性都介於波羅蜜和榴槤蜜之間,所以其特性幾乎也都介於兩者之間,甚至於其味道也介於兩者之間,這或許是能分辨這三者的最好提示,畢竟「孟尖」是這兩者之間的下代,而且哪者為父係?母係?又繁衍出不同後代,因此就顯得有些混亂了,不過「孟尖」的皮在剖開之後,其皮肉之間的乳狀黏液或許才是三者之間最大的區別了,波羅蜜是非常沾黏的,甚至能讓菜刀無法清洗;而榴槤蜜則完全沒有任何黏液;至於「孟尖」則屬於兩者之間,雖然其中幾種孟尖雖看似完全沒有黏液,但細看或細摸之下,則還是沒有榴槤蜜那般完全沒有的看法,甚至用摸觸也毫無感覺那般乾淨,這是很重要的特性。
另外的一個明顯區別就是「孟尖」的果肉絕不像「榴槤蜜」那般厚實,換言之就是「孟尖」的果肉比榴槤蜜薄多了,而且比起榴槤蜜的口感也顯得硬多了,絕對比不上榴槤蜜的鬆軟,易於咀嚼。如果這兩種特性還是無法輕易的辨認的話,那就讓我說出最後一招特性了,那就「味道」了,這就是最簡單了,「榴槤蜜」之為何被稱為「榴槤」蜜,那就是因為她有非濃烈的榴槤味道,而相較下「孟尖」就不如榴槤蜜那樣重味道,甚至是較接近波羅蜜的味道。無論如何,「孟尖」與榴槤蜜是不太容易分辨的,但憑著上述三點特性,還是能夠分辨的出來的,但至於一些業者的理論或解說,就得請各位好友明察了!
<最近實在忙翻了(大部分反而不是工作,而是訪客),有不少次連晚飯都得拖到十點半才能吞幾口飯(中飯更是不得吃呢!),因此很多格友的回應我完全是無法一一回應的,在此誠摯望能得到各位好格友的體諒,真的很對不起各位,也乞求各位大大的原諒,拜託了,謝謝!>
【註】如欲購買苗木者,請逕向「網購植物園」洽詢,謝謝! https://bit.ly/3CaYdRc
也可以點此捷徑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