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4日 星期四

雲林青農的德國農業見聞(一)專業教育與農業大師

 黃柏元

桔田農舍的主人

專職種柑桔、文旦柚

雲林縣青年農民聯誼會第一任會長

百大青農第二屆團體組



七月16日到23日,黃柏元參加百大青農海外標竿產業研習,到德國去了解當地生態農場的經營模式。



(以下內容由黃柏元口述,何小靖整理,並諮詢過定居在德國的臺灣人H.F)





德國的農民必須經過職業訓練,並且由國家認證。農業教育訓練的期間是三年,其中包括一年的農場實習,如果農場主人發現學校安排的課程和實際需要的有落差,可以要求學校調整,優秀的農場主人甚至可以成為實習生的考評委員之一。



高職生畢業以後,可以繼續進修有機農業,德國有四個地方收學生,我們去參觀的單位一年只收15個學生,學習期間大概兩年。



無論你原本擁有什麼樣的學歷,想務農,是自己的地,還是別人的地,都必須先取得農民資格。



到農場實習不是做白工,我們去參觀的農場,支付實習生的薪水是一個月800歐元(大約是新台幣28000元),學生每週還要回學校進行1到2天課程。



農機訓練機構不只要教你操作,還要教如何看說明書,讓學生有能力去面對不同的機型。他們也很重視操作安全,所以連如何從載運貨車上下曳引機都會教。就算有農民資格,想要操作農機,包括切割、焊接......,也必須取得每一項操作執照,有些農場也會送員工去受各種訓練,他們的農民保險是以團體為單位,如果當中有人出狀況,團體內其他人的保費就會跟著調漲,所以他們很怕意外發生。




德國也有專門培訓農場經營者的機構,為了要激發出一個人的領導能力,來到這裡,他們就會視你為農場經營者,而不是農夫。






經過各種學習和考試,成為農業大師之後,就能應聘去管理農場,或得到政府的獎勵。



另外,德國是聯邦制,有部份聯邦採行一子繼承,可以避免農地被細分,傳統是由長子繼承農地及其他農業資產,以現金或別的方式補償其他子女,但現行農民專業的關係,繼承者改以有證照者為主,若有爭議就會透過專業律師處理。(文化差異的關係,我們可能難以體會這樣的思維,但德國人覺得讓有志於農業的人繼承很合理,沒興趣的人甚至覺得繼承會浪費時間和生命。)受過農業大師訓練,並且實際從事農業工作的孩子,一旦手足間有農地繼承糾紛,在法律上就享有優勢。【註1】



學生在實習結束前會接受委員會為期三天的考試,萬一沒有通過考試,就得再等候半年。



【註1】有些聯邦是每個共同繼承人都可以處分自己的遺產份額,無論是否有爭執都必須去公證,共同繼承人可以約定租賃或租金收入按比例再除,只要各方同意。盡可能保持農地完整性,不要讓繼承細分,農地才不會越來越破碎。




筆耕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