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農業關鍵字-鐮孢菌

 鐮孢菌存在於土壤、空氣、水,以及各種有機質當中,分佈很廣、種類繁多,雖然鑑定不容易,但從1809年到現在,已經有一千多種被鑑定命名。

撰文:何小靖


有一些鐮孢菌能成為植物的病原菌,會引起部分經濟作物的萎凋病、根腐病、葉枯病等。


其中,由鐮孢菌引起的真菌性萎凋病與青枯病菌引起的細菌性萎凋病,病徵極為相似,植株都會發生缺水性萎凋。


判別的方式是:

1. 感染細菌性萎凋病的莖橫切面在擠壓時或放入水中,會有白色菌泥溢出來。

2. 感染真菌性萎凋病的根系則會發育不良、褐化明顯,分株出現半邊萎凋的現象。


圖片來自台東區農改場,基部危害狀(樹豆)


圖片來自台東區農改場,莖部縱切面(樹豆)


鐮孢菌對寄主的感染具有專一性,簡單來說就是A作物上的鐮孢菌只會危害和A一樣的作物,鐮孢菌的大孢子一般都呈現鐮刀形,因此又被稱為鐮刀菌。


圖片來自台東區農改場,菌絲型態(樹豆)


圖片來自台東區農改場,孢子型態(樹豆)


天氣炎熱時,會看見有些植株的葉片下垂,很像在睡午覺,等到溫度下降能恢復正常,但一段時間後,會出現下位葉黃化,甚至枯萎、死亡。那些愛睡覺的葉片其實是因為氣溫高、蒸散作用過於旺盛,但根部卻已因病害受傷,無法吸收足夠的水分供應。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對於喜歡高溫的病原菌相當有利,台灣冬季沒有明顯低溫,鐮孢菌便能持續存活、增殖,在栽培管理上,是一大威脅。藥毒所從台中梨山的土壤篩選出本土液化澱粉芽孢桿菌Ba-BPD1,可抑制真菌或細菌生長,無論對鐮孢菌引起的真菌性萎凋病或青枯病菌引起的細菌性萎凋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農友可進一步了解。


筆耕硯田